与外媒一起和垃圾分类来个亲密接触~吧
今天下午,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泰晤士报、日本经济新闻社、新加坡海峡时报、香港南华早报、澳门濠江日报等10家媒体记者和我们一同参观了西城区依莲轩小区、丰台区马家楼垃圾转运站、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了解北京垃圾分类情况。
“精致”社区依莲轩
我们首先来到西城区依莲轩小区,依莲轩小区从年开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后获得“首都绿色社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居住小区贡献奖”“北京市花园式社区”等荣誉称号。
社区内环境优美,废旧物品利用可是花了不少心思,修剪下来的废旧枝干用来做树木围挡装饰,废旧轮胎做成了盆栽,果真是别具匠心呢!
社区还发动社区居民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并举行相关培训、可回收物品置换生活用品、小手拉大手等垃圾分类活动,唤起居民的参与热情和绿色环保意识。
“我们社区的垃圾分类做的那是真的好!”社区居民任阿姨告诉我们,她在日常生活中就随手做了垃圾分类,社区还经常组织垃圾分类讲座,对她们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垃圾分好类却利国利民,家人都很积极参与。
几年来,社区垃圾分类做的越来越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社区环境也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了“精致”社区,为北京的绿水蓝天贡献了一份力量。
“高科技”马家楼垃圾转运站
从依莲轩小区出来,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往马家楼垃圾转运站。据说这里的垃圾处理全部自动化运行,臭气、污水等处理也都采用了特殊的处理工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马家楼垃圾转运站服务范围包括东城区、西城区生活垃圾,大兴区、朝阳区部分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吨。数字很庞大有木有~
垃圾分选采用远程自动化控制技术,采用滚筒筛筛选、磁力分选、风力分选、人工分拣四种处理工艺,实现了远程操作、远程监控、故障报警等。
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马家楼转运站采用全密闭除臭工艺。将生产区域进行全密闭化,利用臭气收集处理系统集中处置臭气,实现有组织排放。
污水处理方面,在生化处理阶段,污水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降解,再经过MBR膜处理及纳滤膜处理后达标排放,渗沥液处理后产生的中水可用于场区绿化、景观、道路冲刷。
棒棒哒!据说马家楼转运站还在不断努力优化各种设施和工艺,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科技垃圾转运站奋斗着,加油!
“会发电”的鲁家山垃圾焚烧厂
在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面对一次能抓取13吨生活垃圾的吊控抓手,壮观景象让外国记者对北京市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和巨大的垃圾处理能力惊叹不已。
这里是世界单体一次投运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之一,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约占北京市生活垃圾日处理总量的1/8。
焚烧发电厂采用了“绿色、环保、创新”的先进设计理念,是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保护工程和民生工程。
发电厂选用进口的4台750t/d机械往复逆推式炉排焚烧炉,配置2套30MW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可对周边居民供热,实现热电联产。
这里还配置了非常完备的水处理系统,可处理渗沥液、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最终高盐浓水经“降膜蒸发+机械压缩蒸发结晶”和“浸没燃烧蒸发”处理后,实现废水零排放。
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年12月21日开始生产至今,实现了安全、环保、连续、稳定运行。截至年5月底,累计处理生活垃圾437万吨,累计发电13.55亿度。
不仅能够处理生活垃圾,还能发电为周边居民供热,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了热电联产,真是一箭双雕!
城市管理人告诉我们,北京生活垃圾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个方向管理,在提升处理能力的同时,做好垃圾分类和减量,降低填埋处理比例,改变了原来一直以填埋处理为主的局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同时,通过试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奖励积分-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在推行奖励积分的同时,建立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信用体系。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稳步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紧平衡、缺弹性”局面得到一定缓解。
这三地点
正好对应了生活垃圾分类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四个环节
管城理市和外媒体一起
跟拍取景、真实记录全部细节
看到垃圾处理的透明流程
真切感受到城市管理人
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所做的努力
真正秉承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相信未来将越来越好
为他们点赞
THE END